:::

幫大家e起來-提升NPO的運作資訊化

分享到Facebook   分享到Line   分享到twitter   分享到微博

事件:為NPO架設網站及管理系統、建置數位公益村

對象:台灣NPO團體

打開資訊科技大門,立會進入一個新世界!喜瑪拉雅基金會在IT發展趨勢下,看到台灣NPO的新希望,於是全力鼓吹、盡力引導。

人類文明進程裡,資訊科技堪稱一個重要里程碑。如同工業革命大幅改變人們生產、生活方式,資訊科技也帶來顛覆性的改革。喜瑪拉雅基金會體認到此,視它為提升台灣NPO的利器。

基金會一向秉持「運用新方法,解決老問題」,公益團體面對千奇百怪的社會問題,還得幫忙解決,亟需有效的輔助工具。

資訊科技能勝任這個救火隊角色,唯一問題是如何將它融入NPO領域,進而發揮功效。

為測試資訊科技用於NPO的可行性,喜瑪拉雅邀請10家社福機構,一起來做實驗。經過一番討論,選定了兩個主題。

一是模擬接案窗口。個人或家庭遇上困難,有時不知向誰求助?可否在網路上開個窗口,讓人上網表達問題和需求,就有機制給予回應,指點甚至通知合適的機構相助?

二是轉介服務。轉介在社福界很常見,社福機構的服務項目不同,但個案可能有多種需求,這時就得商請其他機構幫忙。傳統做法是填寫轉介表寄給對方,需時數日。後來發展成傳真,但因表內有個資,須小心處理,所以要先打電話通知對方,費事又耗時。若以電腦網路作業取代,包括安全性、傳送的品質與效率,會否更好?

測試資訊科技的功能

喜瑪拉雅在網站上設了模擬窗口,找人上去求助。另設計轉介的模擬情境,10家輪流發送、回應資料,並記錄發送及回應的時間。

經過2~3個月實驗,證實資訊科技在這部分確實有效;無論接案窗口或轉介管道,技術上都沒問題,回應也很迅速。

這樣的成果,最終提供給社福界,期能激發新的思考。

還有一項嘗試,是幫社福機構設計資訊管理系統。

曾任職社福界的高永興,非常了解箇中關卡。他描述:「某機構想將受虐兒轉介到南投,必須翻閱資源手冊,尋找南投的兒童保護機構。但國內沒有完整的手冊,台北市、高雄市、省政府各出了一本,都很厚,每次得翻閱半天。好不容易找到,打電話過去,往往已經關門或搬家了。」

資訊管理系統輸入1千多筆社福機構資料,放在網站供人搜尋、下載,且每半年更新檔案,自是便捷許多。

顯而易見,資訊科技確有助於NPO發展,甚至可謂關鍵性利器。

簡化流程、提升效能,只是技術面的優點。更深層的意義是,它能將NPO的理念價值,傳遞得更遠;也能將該領域的資訊,整理、保存得更周全。

然而,NPO可有這份體認?願意學習陌生新技能嗎?另方面,跨入資訊科技,有技術、經費上的門檻,NPO如何突破?

幸好,NPO對資訊科技的興趣,在台灣公益資訊中心做出成績後,明顯展現。多家NPO向喜瑪拉雅請益,探詢建構自家網站、內部管理系統的可能性。

高永興透露,即使NPO有心擁抱資訊科技,市場上卻買不到合適軟體。開發軟體的成本很高,而NPO市場有限,軟體公司多不願開發。為此,喜瑪想要自行設計NPO軟體,然後廉價賣給NPO團體。

高永興曾寫了一套軟體,壓了1千份光碟,委託社工專協發送。公益團體只要寄100元給社工專協,就會收到免費軟體。不過,NPO類型眾多,需求五花八門,許多單位需要客製化處理,就託喜瑪拉雅代勞。

開發NPO專用軟體

負責IT的沈聖書記得,最早的「客戶」是傑出人才基金會、罕見疾病基金會和婦女權益發展委員會。

傑出人才基金會的董事有張忠謀、蕭萬長、李遠哲等名人,沈聖書去開會,放眼一看,一屋子「星光熠熠」。幫忙建立會務管理系統後,收到傑出人才的感謝狀,謝謝喜瑪拉雅無償付出。後又受託建置了網站。

其他像富邦慈善/文教基金會、北市生命線、兒福聯盟、中華聯勸協會、國家文藝基金會等,也陸續來委託。

網站部分,沈聖書逐漸歸納出NPO團體的特性,研發出一套模組─公益團體網站建置系統(NPO web)。它簡單好用、易於維護,即使沒有資訊背景,只要會用Word/Excell,就可自行進行操作、更新資料。NPO想做一些倡議、宣導,或現況展示,都不成問題。

內部管理系統,就複雜得多。相較於商業體系不外CRM、ERP等,加上一套財務管理,公益體系的內部管理,堪稱千變萬化。

「要做好NPO系統,必須投入很多時間,全盤了解他們運作的方式、制度、流程。過程很辛苦,所以工程師是否具熱情,非常重要。但最後做出來,會很有成就感。」沈聖書說。

他舉傑出人才基金會為例,建置的是補助案管理系統。學生填寫申請表,寄給審核的教授群;然而許多教授較年長,不會用e-mail,所以必須增加一項與傳真結合的功能。教授們回覆後,又得將審核結果集中到管理系統。簡言之,自動化之後離線,然後又回到自動化。經過一番努力,總算未負所託。

再如北市生命線的管理系統,志工人數多,排班、計點、請假、代班等,細節很多,相當複雜。但這些都可克服,唯自殺防治中心的特殊需求,讓沈大傷腦筋。

「接電話房間內有個按鈕,志工遇緊急狀況按下,房外的燈開始閃動,外面的人會趕緊追查來電者。但這些想自殺的人去電,可能每次報的名字不同,因此生命線希望加入聲紋辨識系統。」最後是微軟協助解決了這項需求。

結合眾智與眾志

累積幫助NPO團體e化的經驗,喜瑪拉雅於2003年,成立「NPO資訊服務中心」。當時「社會企業」概念傳入國內,以企業營運模式賺取合理利潤,而後回饋到公益領域的新思維,逐漸有人接納。

腳步向來超前的喜瑪拉雅,決定將之落實;服務中心招募了一批資訊專業人員,以技術輸出模式,專門幫助NPO 團體e化。

此時的資訊服務內容,愈益豐富、成熟,除了建置網站、建立內部管理系統,更針對NPO會務,細分出捐款/捐物、個案、志工、會員、活動等管理系統。

一年後,有鑑於服務中心多少有收費,與非營利性質的基金會有別,於是分立出來,成立「網軟」公司。

喜瑪拉雅推廣資訊科技不遺餘力,除獨力操作,也與其他單位合作。例如,2003年與台北市政府、聯合勸募、惠普科技,合辦「數位公益村(NPO Digital Village)」。

惠普科技公關部劉露霞協理,對這段合作記憶猶新,「2002年惠普總公司在全球推『數位村計畫(Digital Village Program)』,旨在縮短數位落差。但這只是大方向,各國必須自行發展內容。我聽說台灣NPO使用IT的能力偏弱,便朝這方向著手。」

惠普先找了合作夥伴─喜瑪拉雅、聯合勸募,經過討論,確定公益團體e化的瓶頸是:電腦硬體及軟體設施老舊、缺乏架設網站的技術,及欠缺資訊專業人員。於是決定架設一個公益團體資訊化平台,透過精簡型電腦,幫助公益團體降低資訊化成本,減低門檻障礙。這個平台就叫「數位公益村」。

做法也討論出來了──尋覓一塊公用場地,安放電腦相關設備,提供公益團體免費使用,並支援技術人員。

團隊找上台北市政府研考會,獲得首肯。最後的分工為:市政府提供場地和網路,惠普供應硬體和軟體,喜瑪拉雅、聯合勸募負責主持整個計畫、擔任NPO窗口,及現場規劃和管理。

2003年6月26日,馬英九市長親自主持啟動儀式,亞洲第一座專為公益團體設立的電腦中心正式上路。

方便、安全、免費

這座位於市政大廳的玻璃屋,面積約6米見方,設備包括:16台精簡型電腦(Thin Client)、黑白/彩色印表機、掃描器、影印機,及液晶投影機。另有兩台主機,放在市府機房。所有設備皆可讓公益團體免費使用。

整個硬體架構的設計,以「分享極大化、管理最小化」為核心。由於有心減少公益團體負擔,所以設計出「遠端支援」模式。

高永興解釋,「所謂精簡型電腦,就是電腦裡沒有硬碟,也沒有軟體。它們一開機就連上網路,從主機將檔案和軟體叫下來使用。這樣的電腦,價格便宜、容易管理和維護、幾乎不會中毒或當機。」公益團體可現場使用,也可借回辦公室使用;即使在其他縣市,也可使用台北主機的資源,非常方便。

這種設計在當時堪稱先進,其實也可稱為「小雲端」,與10年後大紅的「雲端」概念相符。但也因太先進,高永興坦言,當年的接受度不高。「自家個案、資料,擺在公用主機裡,很多NPO覺得不放心。這是個大瓶頸。現在大家較易接受雲端概念,但在當時太早了。」

伴隨「數位公益村」的建置,還規劃了相關活動。

2003年,邀請3家NPO,各自選定主題,進行資訊化實驗。

荒野保護協會志工製作「台北市綠色生活地圖」,公益村提供免費軟硬體設備,並協助建置資料庫與上傳網頁。

兒福聯盟原有的軟硬體疊床架屋、整合困難,基金會考慮以Thin Client取代。於是試用公益村的免費軟硬體,作為評估依據。

乳癌病友協會進行「NBCA 行動辦公室專案」,透過公益村的免費軟硬體,會員無論在辦公室、家中或學校,都能以網路存取協會資料。

培訓課程時髦又實用

此外,為讓公益團體嫻熟運用電腦設備,公益村開設免費培訓課程。2003年,開辦基礎課程「如何e化文件」,教導學員將平面資料,主要是活動照片與新聞稿,製作成數位檔案,儲存於網站相片空間,或燒成光碟保存。

2004年,續開進階課程,包括:「網站設計工作坊」、「資訊安全的災難預防與備援方案」、「數位攝影的多元應用」、「文宣品e起來—如何製作電子書」、「無障礙網頁就從公益網站開始」、「開放空間會議──公益團體在資訊時代的機會與挑戰」。

2006年,又開辦10場,包括:「組織之內部/知識管理」、「數位課程/活動之製作」、「超快速e-learning數位課程製作」、「網站建置基礎教學」、「網站建置進階教學」、「公益團體如何運用藍海策略」、「公益團體e化新選擇──漫談自由軟體導入個人工作流程」、「如何保護兒童及青少年上網安全」、「我的機器被入侵」、「無障礙網頁概念」。

從基本操作,到IT時代新觀念,課程內容時髦又實用,很受歡迎。

2004年5月,曾與亞洲基金會(CAFO)合辦「台灣非營利組織資訊科技運用研討會」。這是為期兩天的大型會議,邀請22位講員發表演說、分享案例,宣揚e化的優點與必要性。

公益數位村營運到2006年底,經評估再發揮的功效有限,決定結案。

從獨立作業到結合資源,喜瑪拉雅在資訊科技世界,看到NPO未來的希望,也試圖將這道光芒帶進NPO領域。無論成敗得失、效果大小,總是盡了心盡了力。

副研究員邱淑絹說,每次協助架設網站,或開發出新軟體,喜瑪拉雅都會附帶訓練課程,幫助使用團體熟悉操作。有次她負責示範,下課後醫改會的人特地跑來,鄭重致謝之餘,還要她回去轉告,喜瑪拉雅做的這些事,NPO團體點滴在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