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創辦人理念

分享到Facebook   分享到Line   分享到twitter   分享到微博

韓效忠先生小傳

1930年2月5日,效忠先生生於瀋陽,父親韓靜遠、母親包一民。 生逢戰亂,童年在不斷遷徙中度過,幾可謂走遍大江南北。8歲始唸小學,但資質優異,且一向勤奮自學,課業成績出色。他尤愛學習英文,成為日後就業、創業的重要利器。

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後,搭乘貨輪赴美進修,展開邊打工、邊讀書的生涯。在餐廳小弟、美國之音播音員、聯合國翻譯、大學中文教師等兼差職涯中,取得哥倫比亞大學MBA學位。 初期續留哥大教授中文,後應福特基金會之聘,前往印度,協助德里大學成立中國研究所。2年後返美,轉往金融界發展;曾出任Deltec銀行副總經理,專責台灣貸款業務。後赴港擔任該行遠東代表,兼香港分公司總經理。

1972年起,出任多家歐洲銀行顧問,將歐洲美元引進台灣。

至1990年代,23年間,共引入約50億美金。時逢台灣經濟起飛,亟需對外採購設備、能源、器材等,企業需求外匯若渴。源源不絕的歐洲美元宛若甘霖,大大挹注台灣企業發展,推升整體經濟成長。

效忠先生坐擁大量資源,仍一本正派經營理念、勤奮敏銳作風,鎮日奔波全台各地,實地探訪工廠,作為評估貸放依據。公正透明的作風,普遍贏得各界肯定與稱譽。

1990年,他成立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,具體實踐「有生之年善用財富,提升社會品質」理念。同時秉持「無名、無私、無我」原則,大力投入公益領域;協助國內NPO團體成長、培植NPO人才、建置NPO平台及圖書館、與國際NPO接軌;也贊助漢學與兩岸範疇的研究,並長年資助學術人才。

他孝順父母、照顧手足,為人溫文儒雅、謙沖自抑,待人則寬宏大量、器度恢宏。

2015年11月27日凌晨,他安詳辭世。 效忠先生一生頂天立地、俯仰無愧,足為後人典範。

 

透過喜瑪拉雅基金會,實踐部分理想

 

◎低調做事,不求聞達
對信奉老子哲學的創辦人而言,「無名、無私、無我」,將核心理念真正落實到執行面。 將喜瑪拉雅定位為「基金會中的基金會」;當非營利組織的堅實後援。

◎建置台灣NPO界共享平台
深具國際視野的創辦人,特別關注台灣NPO格局,期望能與國際NPO接軌或是促成雙方交流。 喜瑪拉雅的角色,不僅是立於背後的支撐者,更是站在前端的領航者。   台灣非營利組織,從早年稀疏零落,到1990年代百花齊放,但一直缺乏專業資料庫。喜瑪拉雅於1999年,成立「台灣公益資訊中心」。   不僅有蒐集完備的國內外資訊,更建置台灣NPO界第一個共享平台,所有NPO的動、靜態訊息,都可在平台上交流。 許多國際NPO界新聞,也透過網站、電子報傳布,幫助業界跟上國際腳步。

◎積極培養人才
為台灣培養人才,也是創辦人的目標。   創辦人念茲在茲的人才培育,認定那是社會、國家、人類進步的根源。 當然也是基金會贊助重點。設立獎助學金,幫助年輕學者及研究生。

◎啟動經濟研究課題
經濟發展,是社會重要課題,基金會與知名專家學者合作,自1997年起,展開各項研究計畫。 數十年盡心盡力,實踐「做社會上需要的事」信念,其過程終究是美麗而感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