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戰前台語流行歌曲唱片研究1926-1940

分享到Facebook   分享到Line   分享到twitter   分享到微博

計畫執行者:專案計畫研究員 洪芳怡博士

計畫顧問:唱片收藏家 林太崴

心肝到底是什麼,是不是愛情放送局,無放送著無免顧,放送了不管哆一好。

心肝到底是什麼,心肝是若裝秀才,無結子阿著免剪,結了就不去找別人。

心肝到底是什麼,心肝是若一蕊花,無開也著不免開,開了不記得通返回。

──古倫美亞唱片,〈心肝是什麼〉,陳君玉詞,蘇桐曲,純純演唱

 

1930年代,台語流行曲唱片一剛問世,直接躍入了全盛時期。仍為今人所熟悉、且廣受喜愛的望春風、雨夜花、白牡丹、青春嶺、港邊惜別等歌曲,全都在短短幾年中被創作出來,迫不及待地端出風貌多變的音樂,爆發出驚人的能量。到底,這是什麼樣的時代?人們的心聲、歌聲,聽起來是什麼樣子?

 

留聲機與唱片的技術,引領人的生活產生天翻地覆的轉變。人類史上第一次,庶民娛樂不需要草根性的市集,不需要群眾集體共聚一堂,也不需要表演者在場。過去也從無這樣的可能,把稍縱即逝的聲音捕捉在小小的圓盤中,供人多次播放,隨時聆聽。1930年之後,台灣唱片品牌枝繁葉茂,錄音內容發展蓬勃精彩,估計各家唱片公司於戰前總共出版了大約四千多張唱片。在台灣,早期唱片研究長期不被政府及學界所重視,在2000年之前幾乎乏人問津。此後,慢慢有收藏家開始蒐集與保存這種珍貴的資料,更慶幸的是本地有收藏家自己摸索出修復技術,作為特殊原始史料的唱片文化才能緩緩成形,並逐漸在學界中引發關注。

 

然而,聲音研究(Sound Studies)本身有其難度。這也是為何,當我們試圖探究近百年前的台灣常民生活,文字和影像是最常見的工具。前人所寫下的字句和拍下的老照片如同凝結的時空,讓我們揣測其中的氣氛,分析影中人事物和文字背後的意義。相較於視覺和語言,聽覺的觸感是更為強烈的,如同肌理豐富的記憶資料庫,對於後人而言,聽覺能營造出的想像空間比視覺更寬廣。問題在於,聽覺研究的門檻遠高於視覺和文學,不只大眾,絕大多數的研究者也難免有「有趣、但不得其門而入」的隔閡感。倘若可以克服「聲音研究」曲高和寡的困境,同時,猶如時光寶盒一樣地封存聲音的歷史老曲盤在散落四方多年後,陸續重見天日,而我們也有管道接近這些歷史的聲音,那麼想要系統性的重構台灣最早期的唱片文化,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! 

 

日治時期的流行音樂載體為七十八轉唱片,大部分為十吋大小,單面錄製的聲音長度約三分鐘,正、反面各收錄一首,在一分鐘轉七十八圈的轉速之下,可以放出正確音高。相較於後來的三十三轉黑膠,七十八轉唱片昂貴許多,原因除了錄製時成本高昂,且因質地脆硬,容易碎裂,修復起來有相當難度,時間又相隔八九十年,蒐集上格外需要花費功夫。

 

台語流行歌曲發軔的背景,既在殖民體制下,也在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競相獲得更多掌控權之際,是在對民族性的質疑與探問中,也在對現代性的摸索追求的進程裡,可說是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、藝術等各面向皆經歷劇烈震盪的年代。出版歌曲的唱片產業立基於跨國企業的產業移植,主導此一跨國企業的是戮力於躋身歐美「文明」國家之流的日本政府。縱使唱片公司有日資也有台資,但錄音和壓片技術上,台灣的唱片工業無法不仰賴日本而生存。

 

這段時期,知識分子忙著想搞清楚介於日本人、中國人與台灣人國族身分,又忙著在傳統與現代的攻防守備之間找到立足之地。單以語言來說,當紅藝旦唱的是官話,由歌仔戲紅星搖身變成的流行歌手唱的是台語,當權者大力推廣的「台灣新民謠」卻又是日語,這當中涉及的不只有語言問題,還有語言內所蘊含的思考邏輯、發音與語法、風格美學。必須指出的是,沒有任何單一的學科理論能處理以上這些複雜的議題。

 

再者,深入探討該時期的聲音特質以及音樂作品本身的特殊性的研究,鳳毛麟角。或許是囿於資料的匱乏,研究者對於台灣重量級歌手純純、青春美、秀鑾、愛愛等的關注,遠遠不及同樣時期上海的周璇、姚莉、白光,以至於迄今連一本女歌手研究的專著都沒有,十分可惜。

 

毫無疑問的是,本研究計畫具有非凡歷史意義。具有論述能力的收藏家人數極少,具備歷史研究方法、音樂學、文化研究、社會學、文學理論訓練的研究者更少,前者寫出的文字失之嚴謹,後者的表達往往難以讓大眾理解。身為研究者必須挖掘收藏家手上的珍貴流行歌曲史料,並且以專業學術的眼光和耳力,從音樂聲響和文獻資料交互鋪陳出1930年代的常民生活文化史,並且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激發出各界的興趣與討論,是為相當浩大的工程。在相關曲盤已有八成出土的此刻,本計畫將結合台灣最重要的唱片收藏家、與不受學科藩籬束縛的流行音樂文化研究學者之力,呈現出視野宏大的戰前流行歌曲研究。本研究將以普羅大眾能理解、有興趣的語言,深入淺出的敘述再現戰前台灣文化,讓讀者再次拾回曾有的感官美學,重思變動的大時代中內蘊的複雜議題。

★研究成果

《曲盤開出一蕊花: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》